蒋勋说读后感

时间:2020-01-14 22:12:58 作者:www.andmg.com 阅读:

蒋勋说读后感《蒋勋说唐诗》读后感1000字蒋勋给人的亲切之感,在于他的文笔清丽流畅,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。他说:“美之于自己,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,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。”追随他的笔迹,芸芸如我,也试图寻找世间或朴素或绚丽的美。美的人生之于我,也是一种信仰。很久很久以前,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――一粒诗的种子。后来,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,努力成长,终于开花。记得有一天晚上,馆员们都走了,她们锁上门,但忘记了里面还有我。我也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走的。于是,我被锁了一晚,最要命的是,没有地方上厕所。“从容”是宋代最渴望、追求的东西。“从容”是一种自信,有了真正的自信以后,连激情都可以慢慢地细水长流了。

蒋勋说读后感要么是对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详加考据,揣摩其于何时、何地、为何写下这些文字……跟随这样的解读,无异于随着熟悉路径的猎人进入深山,亦步亦趋,不敢随意走开;但读这本书的感觉,如同和蒋勋先生坐一直升机,盘旋于森林上空,听其随手指点,极目而望,山形轮廓了然于心,山中景色尽收眼底。谁现在还会读唐诗?想一想,心里有些吃惊,似乎只有中文系的部分学生和牙牙学语的孩童。这当然也是现实的需要,它实在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。当下显然不是一个读诗的时代。读诗既没有时间和心情,也不能改善生存环境。这些是宋朝最可爱的部分。它不像唐朝,唐朝一切东西都要大,而宋朝可以小。小不见得没有价值。他可以很愉快地去写生命里一个小小的事件、一点小小的经验。

是另一种美学。蒋勋对唐诗的解读,回归于人性的真与善。诗人于生命的行走中,成就诗篇。而我在篇篇聆听和细悟中,感受历史和人生。唐诗何以变成了宋词?“当一种文学形式繁复到专业性那么高的时候,它可能达到巅峰,可同时一定是下坡的开始”,蒋勋先生从唐与宋的政治、经济进行比对之后,指出“诗的经验是比较外放的,而词的经验是比较内省的”,由此,从五代词、北宋词、南宋词一路讲下去,并隐约提及了元曲的开端,大笔勾勒的线条之下,不乏细节的渲染点缀。雨,词人也会根据心境描绘出多样的雨,或者说根据自己的心情“调节”心雨的大小、起停。宋词中,多以细雨为主。比如,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”(李清照,《声声慢》),那种闺愁顺着点点滴滴的雨慢慢散发出来。

蒋勋说读后感再比如,“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”(李煜,《浪淘沙》),潺潺给人以很拖沓、漫长的感觉,这样的雨也折射出了李后主此时阴郁的心境。-气象与时节:风、霜、雨、雪、雾、春、夏、秋、冬、西风、东风、寒食、清明、清秋、清秋节王维的众多知名诗篇有时不像出自一人之手,这不奇怪,“言为心声”,王维经历过安史之乱,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可见一斑。王维经历过繁华,但在“大繁华、大幻灭之后,忽然就希望自己是一朵开在山中的花,网www.haiyawenxue.com没人来看,自开自落。”这其实也就回到了生命的本真状态,无人的山水中的生命状态。所以我们可以读到“空山清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这样去掉所有欲望,拿掉所有色彩的诗句。除此之外,王维还有《洛阳女儿行》,像这样“画阁朱楼尽相望,桃红柳绿垂檐向。

晚年的王维一句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让我感觉,之前他经营的似乎也不是山水,而是心境。蒋勋,一位台湾的作家,也是一位画家。之前读过他的《蒋勋说红楼梦》、《汉字书法之美》,现在翻阅这本《蒋勋说唐诗》,开始喜欢上了他的文字。萍随风,飘零。我不是没有看过豆瓣评论上所指出的关于这本书里的“硬伤”,也无意要去为蒋勋先生辩驳或澄清什么。一首流传至今的词,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解读完全契合了作者的原意;同样,一本书打开之后,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,这都是很正常的。根据以上思路,我编写了一个JAVA小程序,用以统计分析词中的意象、叠字、词牌、句子结构这四个要素。以下面这首《蝶恋花》为例按照上述进行“词迹”的分析。一说冯延巳所做,也有说是欧阳修所做。

蒋勋说读后感对于李白(诗仙)和杜甫(诗圣),蒋勋有一段很精当的界定。“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,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,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。‘仙’的定义非常有趣,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,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,比如李白的好酒,李白的游侠性格,李白对人世间规则的叛逆。可以说李白把道家的或老庄的生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,变成一种典范。杜甫是‘诗圣’,‘圣’与儒家学说有关,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时成为圣人。‘圣’需要在人间完成。‘仙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,‘圣’则是个人在群体生活当中的自我锤炼。”我们常常会见到不同词人之词的名字是一样的,或是一个词人创作出多首相同名字的词。严格来说,那不是词的名字,是词牌。词牌之于词,就像音调之于乐曲,比如G大调、C大调。

而《蝶恋花》又是一种哀怨或哀愁的调调,有点像现在的情歌。通常情况下,先有词牌,而后有词,即词人拿到词牌后根据其音乐性要求填入合适的文字,这就是所谓的“填词”。不同的词人会偏爱不同的词牌,就像不同的作曲家喜欢不同的调式一样。因此,通过对词牌进行统计分析,也将会得到相应的特征集。前面几篇话词中,基本上都在讨论单个意象,或2个意象的搭配,那么当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呢?这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,词人通过营造这种空间感来表达情感。空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:生活空间,自然空间。-空间:墙、纱、帘、幕、屏、山、水、天我对陪我去医院的朋友说,别人看我这个捧着书如饥似渴的装逼样,一定想不到这孙子的嘴唇是跟夜场保安无故斗殴被打破的。

蒋勋说读后感美从无定规,却皆可成为个人生命的色彩。这是宋词带给我们的启发,以及慰藉。《蒋勋说宋词(修订版)》读后感(二):因为喜欢,所以任性这似乎是在说宋词,也似乎是在传达一种美学原理,更似乎是对人生哲理的阐述,豪迈的宋词是一种美,婉转的宋词同样是一种美,正如人生,得失之间、起落之际,何尝不都是一种经历?第一,在这本书里,蒋勋先生将词置于时代背景之下进行解读,视野由此更宽。《蒋勋说宋词(修订版)》读后感(三):话词(6)——浅谈夜晚的美学意义《蒋勋说宋词(修订版)》读后感(九):找到知音——读《蒋勋说宋词》在他的文字中穿行,经常可以发现人性中的种种感动和美好。读书的愉悦之感便在心底蔓延。每晚临睡之前,触摸他的文字,就像凝神聆听一位老友或一位智者娓娓向你诉说《蒋勋说宋词》是目前为止读下来最喜欢的一本关于诗词解读的书籍,没有之一。

导读:读书笔记《蒋勋说唐诗》读后感1000字,仅供参考,如果觉得很不错,欢迎点评和分享。《蒋勋说唐诗》开篇主讲了《春江花月夜》,之后讲了王维、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和李商隐,共五位诗人。初唐时期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被誉为“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。”蒋勋从诗的历史进程来看待,认为这首诗不是“张若虚个人化才气的表现,而是强调初唐时期,人的精神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,在空间和时间上,都开始有一种扩大。”而这种“扩大”是因为从《诗经》开始,至魏晋南北朝,历史绵延下来的积淀。这种“扩大”当然也水到渠成地影响和成就了此后出现的伟大的唐朝诗人。蒋勋对这首诗的解读从“人”、“宇宙”、“孤独”和“生命”这些关键词出发。诗的前面十六句是在描述人跟大自然的对话关系,后面的部分与情感有关,但它最重要主题是还是定格于“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

本文标签: 读后感 宋词 蒋勋 词牌
本文地址: http://www.avdmg.com/duhougan/5.html
相关文章
站点介绍
最新标签
全站链接